内容

人们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的烦恼,为了变得幸福
1. 要进行课题分离,分清哪些是自己的课题,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
2. 把握当下,不去沉湎于过去的不幸、未来的担忧中,积极面对自己人生的课题,不去在意他人的评价,有被讨厌的勇气,拥抱自由,去追寻自己的人生
3. 自我接纳,接受不能改变的,对能改变的加以努力
4. 将他人放为横向关系中,当作伙伴,不予比较,进行鼓励、信赖
5. 在共同体中进行利他贡献,获取归属感及勇气

不错的句子

  1. 最初,因为相信有神灵,神在看着,所以有了自律的规范;后来发现没有神,就变为要满足他人/社会的期待,所以要努力工作、表现突出,别人的认可就是自己的路标,但这样,都过不好自己的人生。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,因为这是把自己人生托付给了别人,尽管有不满,但不会迷路。自己决定道路,有可能会迷路,也会面临该如何生存的难题
  2.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往上推的态度。石块无力,按照重力在斜坡不停滚动,不断磨损自己,直到失去形状变为浑圆。但我们不是石块,能够抵抗倾向性,可以让滚落的自己停下来重新爬上坡。
  3. 人际关系不顺利不是口吃也不是脸红恐惧症,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、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,将焦点聚焦到微不足道的方面,并企图以此评价世界,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
  4. 我们人类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摆弄的脆弱存在,从目的论角度说,我们是用自己的手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
  5. 任何经历本身不是失败/成功的原因,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;自卑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主观的解释,比如身高,矮的人比高的人让人感觉轻松。任何缺点也可以反过来看,发现优点
  6. 在意别人的评价,不想被他人认为不好,在意他人视线,其实是自我为中心,自我意识过剩,只在意自己怎么被看待。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,别人是否讨厌我是别人的课题,是否被人喜欢、讨厌,我不能干涉,所以追求自由,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。
  7. 先天的一切,不是自己的选择,但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现在,你是继续选择之前但生活方式还是重新选择。如果生活方式一直没变,那是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,保持现状,对应对眼前事情、遇到的问题可以根据经验去推测,而新的生活方式就难以预测,不安,所以即使有不满,但人们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。想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勇气,对面对变化的不安和不变的不满,选择了后者。
  8. 自我讨厌,是害怕被他人否定和拒绝,在人际关系受伤,所以与其陷入这样的境地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,万一被拒绝,还可以安慰自己,因为缺点才被拒绝。
  9. 一个朋友,梦想成为小说家,但写不出作品,他说工作太忙,时间有限,也不参加比赛,实际是他不愿出去被人评价,不愿面对作品拙劣落选的现实,活在只要有时间/有环境我也可以的舒适区中。所以改变就是去尝试失败,失败也要去做,没有尝试就没有发展,找那么多想去而不能去的理由,是生活复杂化的开始。
  10. 目的论:
    a、离婚,因为想离婚,对方一言一行都不满意,才会找一系列问题,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
    b、脸红症:因为没有勇气,就有了脸红症,自己以为,因为脸红症,才不能去做
  11. 所有人都平等,走在同一平面上,无前后之分,追求优越性,是自己不断超前迈进,而非比别人高出一等,无需与他人比较。在竞争中,眼中是敌人遍布,认为总被人监视/攻击,不能相信他人,一直要获胜。无法真心祝福他人的人就是在竞争的角度去考虑人际关系,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,一旦跳出或许会输的心理,别人就成了伙伴的存在。

书评

  1. 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所羁绊,而是不被羁绊绊倒,能将压在身上的石块推着往上走

凡心所向,素履所往